【观后感】信仰在前方,梦想在脚下
信息来源:项目部 作者:文/耿欢莉 发布时间:2025-2-06 阅读次数:2144
前段时间去看了一部波澜无奇的电影《冈仁波齐》,影片中有一【yī】句话“如果你许了个愿,请按照你许愿的步伐走,最关键的是你磕头的时候,要有颗虔诚的心,要为了更多的人去磕头朝圣。”这样的信仰我不明白,就像我不明白信仰是什么一样。我曾经多次思考“信仰”这个词的含义,以为穷极一生都不会明白,可我又不甘于这样浑浑噩噩的活着【zhe】,于是我不停寻找着答案。
《建军大业》上映后,我本着缅【miǎn】怀历史的心去观看,对这类题材本没抱多少期望,可我却看哭了。不得不说在这个缺乏信仰的社会【huì】,这部电影在很大程度上唤醒了我心中的某种情感。
或许在那时,人们的信仰就是建立共和国【guó】,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。为了这个信【xìn】仰抛头颅、洒热血,只要还有一个手指能动,也要扣动扳机清除一切障碍。这样的信仰是坚定的,也正是这样的信仰,革命才得以成功,人们才能翻身做主人,我们这一代人才能在中国的羽翼下幸福的活着。
可如今,信仰是什么【me】?我问过许多人,得到的答案无不是以后能活的更好。我又问怎样才算【suàn】活的好?人们往往告诉我“当然是有很多钱”——“钱”,仿佛成了当今社会普遍的信仰。我不批判这样的信仰有何不好,所谓君子爱财,取之有道。如果一味将物质上的满足作为人生追寻的目标,往往会走上与人民利益【yì】相背驰的道路,而这条路是在法【fǎ】律允许范围之外的。
《冈仁波齐》里面的整【zhěng】日醉醺醺的杀牛匠,在朝圣途中遇见一只蚂蚁,趴在地上不敢动,生怕自己的一个呼吸伤害了它。作为村子【zǐ】里唯一一个杀牛匠,他收入可观。可他为了洗清自己的罪孽,踏上漫长的磕头之路,甚至不敢伤害一只蚂蚁。
物质上的追寻是无止境的,毕竟面包是生存的基础。可我们要的是生活,而不是如动物般的生存。因此,我们需要精神上的满足,不管是朝圣也【yě】好,翱翔书海也罢,亦或是参加与公益、在岗位上尽忠职守,都能【néng】够让自己的精神有所寄托。
当我跟上《冈仁波齐》的镜头,一步一步走过转山转水磕长头的2500公里。当我随着《建军大业》穿过战火纷飞的街道,走上那被鲜【xiān】血染红的河畔,在一幕幕貌似淡漠疏离又漫不经心细节里,走过四季变换,走过生死轮【lún】回。我忽然领悟:没有高潮,没有意义【yì】,这就是朝圣。前赴后继,为心中的信仰,为缥缈的理想奋斗,这就是人生。
每个人都看似荒诞而渺小,在日复一日【rì】的琐碎中卑微如蚁。我们一遍遍做考题、做PPT,在夜幕下乘最后一趟地铁下班。从本质上来说,每天围着老板和产值忙得脚不沾地的人、一遍遍磕着头去朝圣的人、为了实现新中国而努力奋斗的人,都是一样。在宇宙的浩瀚烟尘里,我们用自己的【de】爱和【hé】信仰,为这偶然、荒谬又无意义的人生,努力活出意义。
他们终于抵达神山,他们终于解放全中国,而我们终获俗世圆满。在路上【shàng】,朝着你我心中的“冈仁波齐”,心怀热爱和信仰,经历着一切经历,或许这就是【shì】此生最大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