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言: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如何,关乎党组织战斗力强弱。古蔺郎酒技改项【xiàng】目党支部推出“一名【míng】党员 一面旗帜”示范行动主题活动,旨在探索新形势下支部党建工作载体。
活【huó】动将突出长期性、先进性,年终考核党员“政治思想、学习上进、关【guān】键时刻、立足本职、工作实绩”五个方面的表现,表彰“标杆党员”。
活动已于2019年12月正式启动。支部拟围绕项目施工生产中心任务,拓展活动路径,跟踪先锋典型,推出系列报道。
自示范行动活动启动【dòng】后不久,全国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,疫情蔓延势头迅速得到有效遏【è】制。随着疫情出现积极向好形势,有序推进复工复产摆上议事日程。吴家沟技改项目【mù】部急业主之所急,积极应对前所未有的挑战,吹响复工复产“冲锋号”。项目部5名【míng】党员不怕困难、挺在前面,其中的典型代表——施工负责人、党员龙海涛和黄顺勇值得点赞。
苦中【zhōng】有乐。作为“先遣队员”,龙海涛于12-17率先孤身进入二郎镇,投身复工复产前期准备工作。当时,项目部食堂炊事员还未返工,无法解决就餐问题,镇上也无外卖。一日三餐,他全靠方便面充饥,连续4天【tiān】“泡面”下肚、应【yīng】付了事。尽管肚子“闹意见”,他却毫无怨言。当看到黄顺勇等6名人员陆续“进镇入沟”、复工复产曙光就在前面时,内心的【de】喜悦油然而生,觉得值。
勤于付出。当时,临近的村镇进行人员排查,二郎镇属严防严控严管区域。复工复产准备头绪多、任务重、要求高,无退路、无帮手。白天,龙海【hǎi】涛跑县主管部门及防疫部门、业主单位、二【èr】郎镇政府等沟通协调汇报工作,弄懂弄明相关要求。晚上,他加班加点完善繁多的文字、表格材料,上报县、镇部门及业主单位,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,其中的付出只【zhī】有他自己心知肚明。
如果说龙海涛是“铺路者”,那黄顺勇就是“拉车人”。
克服“缺”。吴家沟“先遣队员”到达时,工人还没开始返岗,人手紧缺。时隔一个月的办公区、生活区已灰尘密布,疫情【qíng】期间的卫生扫除、场地清理刻不容缓。黄顺勇亲自带领返岗党员、管理人员清理杂物和打扫【sǎo】卫生,做好消毒防疫工作,确保“先遣队员”和陆续返工人员的生命【mìng】安全。
吴家沟远离市区、较为偏僻,购置防控物资遇到了麻烦,需要到距吴家沟50余公里的古【gǔ】蔺县购买,且县里一些防疫物资较为紧缺,通常要跑好几处才能买到,有的甚至买不到。由于人手少,黄顺勇有时也会亲自驱车前往购置。
守住“严”。为防疫情发生,郎酒厂采取了严格的防护措施,在通往吴家沟的【de】两河口设置关卡,至今仍未解除。过往人员须出示车辆通行证、人员出入证,待体温测试正常、登记后方能通行。办证流程很严格,项目部防疫专员【yuán】黄堰君须将返工人员的身份证、电话、车牌、行【háng】踪等信息填表录入,并提前2天报经业主、镇【zhèn】主管部【bù】门、防疫部门审批办理,批准后送关卡处。稍有不慎,一项信息不吻合就得重来。黄顺勇一方面反复协调班组、落实返工人员,另一方面组织录入信息、及时报批办证。这项工作,量大、耗时、费精力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截止12-17已有470余人返工,工地上又呈现【xiàn】出火热的施工场面。
推【tuī】复产。正式复工前,黄顺勇带领项目部党员、施工员现场“温习”施工图、交代施工重点难点关键点,落实安全防护措施,为迅速复工复产做好铺垫。复产后,他带队检查项目施工生产,及时掌握现场安全、质量、进度情况,解决实际问题和【hé】困难,确保复产有序、安全可靠、生产正常。
战胜“痛”。黄顺勇一直有胃病,时不时胃痛发作,但他依然坚守岗位,从未因此而耽误工作。有一次,我见他用手按住胃部,就劝他去泸医看看。他却说:“这【zhè】是老毛病了,事多走不开,熬一会儿就过去了。”
像他们2位那样,挺在复工复产前列的党员不乏其人。示范行动展风采、合格答卷护旗帜,是党员们的真实写照。